文:唐岐
「問世間,情為何物?直教人生死相許。」這是詩人元好問的一句名言,也道盡了世人對愛情的迷惑與盲目。俗話說:「少年男子哪個不鍾情,妙齡女郎哪個不懷春」,男女的情欲習性是娑婆有情共同的現象。
姻緣天註定
所謂「百年修得同船渡,千年修得共枕眠。」今生能夠結為夫妻,還得有過去世因緣;比如《楞嚴經》與《摩登伽經》記述摩登伽女因為與阿難過去有五百夫妻之姻緣,恩愛情深,才會一見阿難後,就得了相思病;飲食無味,日日消瘦,天天想著阿難,非阿難不嫁。他的母親百般勸說「阿難是出家比丘,不能結婚;何況我們的族性低賤,不能與其它種姓通婚。」摩登伽女聽也聽不進去,非嫁阿難不可,情執難摧難破。
「姻緣天註定」,指的是今生的姻緣與過去生有著密切的關係,但是我們當下的念,有著扭轉業力的力量,猶如阿難在危難時,依於當下三寶的護念,才得以解脫「情愛」的桎梏。
情愛的本質
佛陀問摩登伽女說:「你愛阿難什麼呢?」
摩登伽女答說:「我愛阿難明亮的眼睛,我愛阿難高高的鼻子,我愛阿難迷人的耳朵,我愛阿難甜美的聲音,我愛阿難高雅的步伐,我就是很愛阿難。」
佛陀問說:「阿難的眼屎很難看,鼻屎很臭,口中的唾液、耳中的耳垢都很髒,身內的屎尿更是髒臭難聞;老了後,就失去高雅的步伐,又會生病,最後也會死亡,---阿難的身體有何值得愛呢?」佛陀又叫人揣出阿難的洗澡水,讓摩登伽女喝下。
摩登伽女說:「佛陀啊!你是大慈悲者,怎麼叫我喝下這麼髒的洗澡水呢?」
佛陀說:「現在阿難的色身高雅莊嚴,你都嫌髒了,等到阿難老了、生病了、色身敗壞了,那時的色身更醜,你如何愛阿難呢?」
摩登伽女在佛陀的開導下,經過一段時日修習「不淨觀」,才領悟色身無常的事實,並且放下了情執,也証得解脫阿羅漢。只是我們凡夫眾生,即使明白色身會老、會死,在貪欲的深厚習性下,依然緊緊執著情愛實有而不放。
對世間男女情愛來說,阿難閉門不見摩登伽女,或許會被說為「真心換絕情」。然而,摩登伽女愛阿難的「真心」是什麼呢?是一心滿足嫁給阿難的「情欲心」。
「摘不到的星星最美」、「初戀的心最浪漫」,世間有情總是容易被「想擁有」的心給迷失了心智,會不計一切後果,非她不娶,非他不嫁,看不清「情愛」的本質。必須等到他擁有後,那股「想擁有」的衝動力才會止息,才會用理性心態去觀察現實的「情愛」。
「摘不到的星星最美」、「初戀的心最浪漫」,世間有情總是容易被「想擁有」的心給迷失了心智,會不計一切後果,非她不娶,非他不嫁,看不清「情愛」的本質。必須等到他擁有後,那股「想擁有」的衝動力才會止息,才會用理性心態去觀察現實的「情愛」。
佛教的婚姻觀
眾生都有「貪瞋痴」,所以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一定有「是非」、有紛爭,夫妻間的利益緊密,息息相關,更是不例外。兩人未結婚前,雙方會為了「擁有對方」而掩飾自己的缺點。結了婚後,戀愛的激情退卻,在互動上所呈現的是「脫下包裝外衣」,赤裸裸的「我執」。在「我執」下,人人都希望能夠支配對方,互動上的磨擦也從此而生。
世間的「情愛」既然建構在無常之下,是否就沒有「真情」?當然也是否定的。「情愛」所以會變質,在於「擁有心」、「佔有心」。如果男女雙方能把「擁有心、佔有心」轉成「付出、給予、包容、體諒」,「情愛」就融化在慈悲心中。
在《中阿含》的《善生經》有談到夫妻相處之道,當丈夫的要對妻子施以五種供養:
在《中阿含》的《善生經》有談到夫妻相處之道,當丈夫的要對妻子施以五種供養:
一者憐念妻子。亦即丈夫對妻子要有愛憫心與體諒心。
二者不輕慢。丈夫對妻子要懷著感恩心與尊敬心。
四者於家中得自在。夫妻之間要要有互信,要讓妻子有自由自在的空間。
妻子對丈夫要有十三項守則:
一者重愛敬夫。二者重供養夫。三者善念其夫。四者攝持作業(承擔家務事)。五者善攝眷屬(善待家中老眷屬)。六者前以瞻侍(用心持家,安置家中所需要的一切)。七者後以愛行(安慰丈夫為家的辛勞)。八者言以誠實。九者不禁制門(給丈夫適當自由的空間)。十者見來讚善(善待來作客的人)。十一者敷設床待。十二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。十三者供養沙門梵志。
《惟日雜難經》說菩薩結婚生子,並不是依於「世間的情欲」而結婚,而是依於四個因緣:
一者宿命同福。指過去世有夫妻姻緣,今生的姻緣是續前緣。
二者畢罪。為了償還過去的宿債而結婚。
三者應當共生男女。有共同生兒育女的業緣。
四者黠人娶婦疾得道。以婚姻來成就佛道,或借婚姻來引導家眷成就道業,比如釋尊是先有婚姻而後成道,也令父母、妻子、兒子、兄弟等等成就道業。
家是莊嚴的道場
被後人稱為「在家佛」的維摩詰居士,是一位大智慧的大菩薩,他示現娶妻生子,也成就無上智慧。這也明示著「婚姻生活」並無礙成就菩提道。《中庸》也說:「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婦,及其至也,察乎天地。」大義是說中庸之道,能從最平常的夫婦相處之道顯現出來,如果能在夫婦之道上,相處到圓滿極致,也吻合天地大道。
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離世覓菩提,猶如求兔角。」越能顯現「貪瞋痴」的地方,反而越是修行的莊嚴道場。在紅塵世間中最能顯現「貪瞋痴」,莫過於男女的「婚姻生活」了。「婚姻生活」它能成為充滿「貪瞋痴」的罪業溫床,也能是消除「我愛、我痴、我見、我慢」的菩提道場。
菩薩在婚姻中也能成就「六度波羅蜜」,比如在婚姻中發心好好照顧對方也是「布施」;能安忍外境的誘惑而不起非份貪欲就是「持戒」;安忍夫妻之間的磨擦就是「忍辱」;從婚姻生活中學習增長道心就是「精進」;能安住在婚姻中修行,不被煩惱所亂就是「禪定」;從婚姻生活中開啟轉煩惱為菩提的智慧即是「般若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